關於近視危險指標(Myopia Risk Score)的一些想法

網路上流傳一張關於近視危險指標(Myopia Risk Score, MRS)的圖片。

MRS計算公式如下:

MRS = Duration(hour) / Distance(meter)

也就是把「連續用眼時間」除以「用眼距離」,就可以得到這個數據。

當這個比值小於1時,則不易造成近視。

若比值大於1,數字愈高,就愈容易產生近視!

近視危險指標 Myopia Risk Score (來源:麗明眼科醫療網)

 

為了更了解這指標的理論依據,我用「Myopia Risk Score」作為關鍵字搜尋,但除了指標發明者的文章外,都找不到相關資料,後來才發現發明者有說明,這是他創新提出的。

 

但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。

 

近視風險只和這兩個因素有關?

首先,這個指標只需要兩個變數就可以計算。

看起來相當方便,但為了方便計算,也忽略了許多其他因素。例如:

  • 在「燈光灰暗」的環境用眼一小時,以及在「燈光充足」的環境用眼一小時,兩者對眼睛負擔一樣嗎?
  • 同樣距離下,「看書」一小時,以及「看手機」一小時,兩者對眼睛負擔一樣嗎?

雖然非本科專業,但我想「環境明亮度」以及「使用方式」,也一定會影響近視風險吧。

 

 

近視風險與「連續用眼時間」成正比嗎?

當然,這個指標想強調的是 ─ 近視風險與「連續用眼時間」及「用眼距離」的關聯性。

但還是有一個問題。

 

就指標的公式來看:

近視風險,與「連續用眼時間」成正比,與「用眼距離」成反比

也就是說:

「連續用眼時間」變為2倍時,近視風險也變為2倍。

「用眼距離」變為2倍時,近視風險變為1/2倍。

 

但是,確實如此嗎?

當連續用眼超過一定時間後,對眼睛的負擔真的不會急速增加嗎?

我想,這個指標為了計算上的方便,在準確性及可信度上,似乎很值得討論。

 

 

當然,我相信發明者的本意,是要告訴大家,預防近視,也要注意用眼距離。尤其是寫作業或玩手機時,容易近距離用眼,風險很高。傳統認為近視的主因看電視,反而因為距離可以拉遠,風險事實上沒那麼高。因此才發明了這個簡易的數據。

 

 

面對網路上大量的資訊,擁有基本的數學知識,以及習慣用數學加以思考驗證,就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喔!

 

 

參考資料:麗明眼科醫療網: 什麼是近視危險指標–Myopia Risk Score ?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