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考國文題本裡的數學概念 ─ 數學不好會連累國文嗎?
「跨領域」是108課綱的重點之一。
雖然新課綱的第一次會考還沒到,但是各科都已經出現一些跨領域的試題。
其中國文題本裡就出現了不少數學味。
103會考─比例
103年會考國文第38題,考了人口老化問題。
「超高齡社會」的標準,是「每5人就有1人是老人」。
數學上沒有太難,主要還是考閱讀。
106會考─統計圖表
106年會考國文第22題,應該是經典題型。
不過這題雖然出現長條圖,但是不難理解。
倒是題目感覺比較像是考邏輯。
110會考─長條圖
110年會考國文第16題,考長條圖的判讀。
這題感覺出現在數學考卷上,好像也可以?
110會考─質數、數列、餘數
110年會考國文第35題,出現徐孟芳老師的《質數》一文。
雖然出現:「質數」、「數列」、「餘數」等數學名詞。
但是沒有相關的數學概念,還是能答題。
主要考的還是閱讀能力。
110年會考國文第38題,又有數學,一年當中的第三題。
這題先敘述了飢荒的定義,其中包含三個面向:食物短缺家戶數、營養不良人口比例、因營養不良死亡的人數。
題目則是考了特定條件下,四個狀況中,哪一個達到飢荒的標準。
這一題就考到「比例」的概念了,應該是上面幾題中,用到最多數學的一題了。
111會考─比例、比大小
111會考11題,要計算的部分是體重的10%或5%,另外還有「最重的」東西放在中間。
主要是考閱讀理解能力,數學部分相對簡單。
個人認為,這樣的題目,未來應該會常常出現。
不過就數學的難度來說,110年的第38題應該是最高極限了。
畢竟是國文考卷,數學能力不應是決定能否答對的關鍵。
不過,就110年第38題的數學,真的所有國三生都有能力答對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