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感教育——25的16%是多少?

【數感教育——25的16%是多少?】

麻煩請各位幫忙心算一下這題數學好嗎?

請別覺得無聊,這是暢銷科普書《公車為什麼一次來三班》的知名作家羅勃‧伊斯威(R. Eastaway)前陣子在網路上出的題目。

 

算完了嗎?

 

 

 

伊斯威又問了第二個問題。
「請問16的25%是多少?」

以及,請問你在這兩道題目分別各花了多少時間?

許多卡在第一題的人,不費吹灰之力算出第二題,因為25%是1/4。16的1/4是4。

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,第一題其實也是這麼簡單,只要稍微運用乘法交換率,把25×16÷100改寫成16×25÷100,第一題就變成了第二題。

伊斯威的這道題目,在網路上引起巨大迴響,甚至有人表示是今年學過最棒的知識。

 

我一開始看到這題,心裡想的算法是25是5的平方,16是4的平方,4×5=20,所以20的平方是400,400%=4。當時還有點小小得意,不用拿紙筆心算就好了。

看到解答後,一方面有點尷尬,一方面更確認一件事實: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被現實的框架影響,忘記數學的靈活性。

伊斯威還出了一道回家作業:
「請問75的4%是多少?」

現在你應該能很快算出來,答案是3了對嗎?

數學就是這麼一門動腦、思考的知識。
再程序性的計算,轉個彎也都能看到捷徑。有這麼一個說法:

能靈活思考的人,看到的數學題目會比只記憶公式的人更簡單。

比方說小學低年級的考試題目27-9,按部就班的作法是,從十位數借位,

10-9=1,17+1=18

但能靈活思考的人,就知道可以寫成

27-9=(27+1)-(9+1)=28-10=18

不需要借位便能完成計算。

如果你去看一些教導速算的書籍,裡面有更多這樣的技巧,這背後最重要的觀念是「玩」數學,別把數學當成背誦的科目,否則就會變成「看到9就要記得補1」,不但沒學好,反而多得記一個公式,就像博聞強記了很多詩詞,卻不理解其中的意境。那倒不如只會一種方法來的單純。

如果你真能掌握了靈活思考數學的能力,那麼,它應該會是你今年學過最棒的知識無誤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:數感生活——25×16%的11種思考方式

 

本文轉貼自數感實驗室,歡迎加入粉絲團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umeracylab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