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涵蓋率、劑次人口比,哪個數據表示疫苗覆蓋率比較準確?這要看你想知道什麼?

指揮中心前兩天提出了,採用「劑次人口比」來計算全國的疫苗覆蓋率。也就是:

(第一劑接種數字+第二劑接種數字) ÷ 全體人口

 

而之前公布的疫苗覆蓋率,本文統一稱為「人口涵蓋率」,算法則是:

已接種疫苗人口 ÷ 全體人口

 

其實不同的數據,要呈現的重點內容本來就不一樣,本身沒有絕對的優劣。

重點在於我們可以從這個數據得到什麼?是不是我們想知道的?

 

 

人口涵蓋率 vs 劑次人口比

對於多數人口尚未施打第一劑疫苗的地區,採用「人口涵蓋率」,是比較適合的方法。

因為這個數字很清楚呈現,有多少人口已經具備基礎的保護力。

 

當地區的多數人口都已施打第一劑疫苗,這時「人口涵蓋率」已達高標,而且變動不大。

就可以採用「劑次人口比」,進一步呈現疫苗施打狀況。

 

 

直接列出兩劑施打狀況

其實最直接的做法,應該是直接把第一劑和第二劑的施打狀況,同時呈現。

例如NCHC國網中心的做法:

各縣市COVID-19公費疫苗涵蓋率(來源:NCHC)

 

將大量的原始數據轉換成單一數據,本來就會省略了某些事實。

因此,了解這個數據的定義,以及所要呈現的意義,就是我們所該思考的。

 

 

另外,非常推薦PTT的一篇文章,說明得非常詳細!
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ossiping/M.1626331880.A.1DE.html

 

 

來點素養題

  1. 某地區人口1500萬人,疫苗「人口涵蓋率」為45%,「劑次人口比」為每100人55劑。請問有多少人已經完成兩劑接種?
  2. 某地區人口200萬人,疫苗「人口涵蓋率」為15%,「劑次人口比」為每100人20劑。如果想在10天內達到「人口涵蓋率」為25%,請問每天平均要有多少施打量?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