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感生活——25×16%的11種思考方式
【數感生活——25×16%的11種思考方式】
日前我們分享知名作家羅勃‧伊斯威(R. Eastaway)所出的數學題目:「25×16%=?」
圖片中的白色部分是他給的思考方式,許多朋友覺得很有趣,交換律原來有這麼大的用途。如果你有追蹤底下留言,會發現一件更精彩的事情:
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思考方式。
我們從中11種方法跟大家分享,你可以看看,自己跟哪一種想法最接近呢(講得很像心理測驗)
※
黃色的思考方式運用了「看到25就想要找4來湊成100」的概念,包括
把16拆成兩個4
直接25先乘4,後面再除掉
把16%化簡成4/25
不要湊100,簡單一點先湊個50
還有用分數表示,最後可以直接約分的思路。
紅色的思考方式是「把大數字拆小」,例如
16%=10%+6%
25=10+5+5
對於還不擅長二位數乘法的中低年級小朋友來說特別適合。
綠色思考的人對「平方」非常敏銳,直接把25、16、0.01(1%)都換成小數字的平方,只需要做5×4×0.1以及2平方這樣的簡單計算。
最後的藍色部份是難以歸類,但非常特別的思路,一併整理跟大家分享。
※
我個人覺得,比起原本伊斯威的文章,大家各種琳瑯滿目的回答更加精彩,更體現數學靈活的一面:就算是這麼程序性、看似枯燥的計算題,每個人的想法也都不一樣,具備不同的特色。《成長型數學思維》指出
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數學思考方式,某種程度上是教育扼殺了這樣的多元性。
大家的留言充分體現了這點。這之中當然有一些思考方式比較快,於是在某些場合,這些較快的思考方式會變成「口訣」或「公式」讓更多人學習。但我認為如果是在教室裡,比起記憶口訣或公式,讓每一位學生看見
原來有這麼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啊!
是更重要的。先不受限讓大家提出各種想法,再邀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,交流討論,這才是數學課有趣的地方。
習作也一樣,比起練習不同數字,但都是二位數乘法的10道題目。針對一道題目想出10種不同的解答方式,前者只會讓學生更熟悉(同時也是僵固)自己原來就在用的技巧,後者才能讓大家看見數學的靈活,條條大路通解答,再經過比較後,精煉出公式或口訣。
記憶口訣或公式對考試很有幫助,很重要。但透過比較、討論不同解法後整理出來的過程,才是數學之所以被稱之為「思考的學問」的關鍵之處。
非常開心能在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,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堂有趣的數學課。
👉《成長型數學思維》連結 :
http://se.piee.pw/G3V74
本文轉貼自數感實驗室,歡迎加入粉絲團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umeracylab